跳至內容

購物車

您的購物車為空

文章: 一場手機殼的偶遇,讓alto在泰國被看見

一場手機殼的偶遇,讓alto在泰國被看見
手機殼

一場手機殼的偶遇,讓alto在泰國被看見

專訪生活風格皮件品牌 alto 創辦人 Jim,一場在曼谷街頭寫下的品牌奇遇。作為alto的編輯,我們經常聽到 Jim 說:「最打動人心的連結,往往不是計畫好的。」這句話,在他 2017 年的泰國之行中,顯得特別貼切。

 

走進陌生市場的那一刻,我知道不能只是等運氣

當年,alto 剛開始探索海外市場,Jim 帶著樣品,前往曼谷拜訪已預約好的幾位潛在合作夥伴。行程表寫得密密麻麻,但改變一切的,卻是那張根本不在預約名單上的門店照片。

「我那天逛了一整天,看到一家很有設計感的手機殼店,一眼就知道,他們的客群跟我們品牌的氣質很像。但他不在我預約的名單裡,我只能拍下照片,回去找資料、寫信給對方。」

Jim 說這段話時語氣輕描淡寫,實則展現的是創業者典型的直覺與行動力。那封信隔天早上依然沒有回音,他選擇主動打電話。終於,在晚上八點多收到回信:

「如果你還在曼谷,明天早上 9:30 見個面吧。」

這封回信開啟了一段關鍵合作,也揭開了一場「神奇的巧合」。


手機殼牽起的緣分,早就悄悄開始

見面的對象不是業務,也不是採購經理,而是這間店的創辦人,同時也是一家上市公司的 CEO。

「他直接從桌上拿起我們的手機殼、裝在他的手機上。我當下愣住了,我們根本沒寄樣品給他。他笑著說:這是幾個月前去日本玩時自己買的。」

▲對方當年使用的iPhone X Metro手機殼

對方說,他當時在日本某家選物店看到 alto 的產品,覺得質感很好,買了一個想回來找機會聯絡合作。只是因為工作太忙,這件事就被擱在一旁。

alto 創辦人 Jim 回憶:「你知道嗎?這種人每年接觸數十個品牌,看過上百種手機殼,卻會自己掏錢買我們的產品。這不是運氣,而是一種價值被看見的證明。」


我們曾不懂電商,但敢做就對了

在曼谷的那年,alto 也開始踏上電商路。品牌開啟了 Amazon 平台,進入美國、日本、英國市場,第一年三地都做出百萬級業績。但 Jim 說,當時的他們「什麼都不懂,就是敢衝」。

「當你從 100 萬想跳到 1000 萬,會開始意識到體質不夠:庫存不夠、預算不夠、組織也不夠。所以我們在 2019 年決定聚焦在美國市場。」

這個決定,讓 alto 從 120 萬營收,在短短三年內成長到超過千萬。不是因為押對市場,而是因為抓對了對產品有感的人。


alto瞄準的不是最多人,而是最挑的人

alto 從來不想做「誰都會買的手機殼」。Jim 清楚他們在對話的,是那 2%~5% 對設計特別敏感、對材質特別在意的客人。

「有些人會說這市場太小了。但如果你算一下,台灣一年有 200 萬支手機出貨,70% 會裝手機殼、每人平均用兩個,那就是 280 萬個需求。哪怕只有 2%,也是五萬人。現在我們一年銷售三萬件,其實我們還沒把那 2% 做滿。」

而當這樣的思維拉到美國市場時,成長潛力就更驚人了——美國一年手機出貨量是台灣的 20 倍。

後疫情時代,品牌故事要再次走出去

Jim 也談到,過去幾年 alto 曾參與多場國際展覽,透過當時的設計夥伴一起把品牌帶到韓國、香港、泰國。但疫情打斷了一切。

「未來我們會再把品牌帶出去。不只是展覽,而是讓我們的設計語言、選物哲學,持續走向那些對生活美感有堅持的人。」

這場從曼谷展開的故事,是一場品牌與價值的雙向靠近。不是市場主動靠近alto,而是我們走出去、讓對的人有機會遇見我們。

 



那現在可以在泰國哪裡看到alto呢?

這家讓Jim特地留一組樣品、打電話聯繫的神秘通路,就是泰國知名3C集團Copperwired。旗下擁有.life、iStudio 等多個通路品牌,在曼谷Central World、Siam Paragon等人氣百貨都能看到他們的門市。當年那場面談,成為alto踏入泰國市場的起點。現在走進.life,也能在選物架上看到alto的身影,成為泰國潮流日常的一部分。

留言

此網站已受到 hCaptcha 保護,且適用 hCaptcha 隱私政策以及服務條款

所有留言在發布前都會經過審核。